
背景:
閱讀新聞
大戰再升級 英特爾也加入云計算行列
像任何新興市場領域逐漸成型的過程一樣,云計算也吸引了大批參與者來搶占優勢領地。
IBM,微軟, VMware, Salesforce.com和亞馬遜在線以及一些規模稍小的參與者都試圖在這個新興領域搶占控制權;英特爾公司也計劃推出自己的產品和技術在云計算領域分一杯羹。
英特爾公司高密度計算部門總經理杰森.沃克曼表示"我們的定位是與所有的大型廠商結成合作伙伴關系,而不是與他們相競爭。沒有那家廠商會把我們看做是競爭對手,他們把我們看成是合作伙伴"。
沃克曼在IDC云計算論壇英特爾演講前發表了簡短講話。云計算的概念有多少廠商參與就有多少種定義。沃克曼就此表達了英特爾公司的看法。
英特爾公司認為云計算有三部分組成:體系架構,服務和公共&私有云。體系架構是最重要的部分,它沒有國界限制,也不與單個服務器有關。
沃克曼解釋說"如果英特爾的郵件服務器出現故障,我無需等到服務器備份完畢開始運行才能接受電子郵件。有了雅虎或者谷歌的云服務,因為這些都沒有國界限制,我可以在任何時候從不同的服務器上接受我的電子郵件"。
這樣應用軟件就不用再綁定專用的硬件設備。服務可以在任何硬件上實現也就無需"郵件服務器"或者"應用軟件服務器"。隨著用戶數量的增長,需求也隨之上升,服務也需要擴展到多重硬件來實現更高的計算能力。
所有這些都由第二部分-服務來完成,由服務將云服務交付給用戶。
第三部分是私人云&公共云。像谷歌和Facebook這樣的服務就屬于公共域,國內業務使用歸屬于私人云。
出人意料的是英特爾公司認為中小型企業更適合接受和配置云計算,盡管企業需求發展相對較緩。中小型企業對云計算更具吸引力,因為他們盡可能的避免去配置大規模的基礎架構。因此亞馬遜的S3或者Salesforce.com都是不錯的選擇。
在企業領域,英特爾公司的建議是"謹慎從事"。公司已經開始評估云并著手準備,但公司不推薦大規模的云遷移行動,因為大型企業某些技術需要保密。舉例來說,企業能從一家數據庫廠商跳到另外一家嗎?同樣的原理也適用于云,云市場畢竟還沒有完全成形。
技術方面是英特爾公司最擅長的領域。公司正在竭力幫助數據中心來實現節能減排。比如在主板上使用高效變壓器來改進能量管理,改變主板的布局來優化空氣流通等。
英特爾公司還重新設計了主板去除了多余的組件,比如聲音和視頻芯片,擴展插槽和端口。這樣就能降低能耗,讓空氣流通更加順暢。沃克曼表示使用搭載Core i7處理器的服務器,當服務器閑置時能耗總量被降低到85瓦特,在滿載運行時也只有250瓦特。
解決輸入/輸出和虛擬化瓶頸的問題需要硬件和軟件來共同完成。沃克曼強調說,目前千兆以太網的費用正在下降,IBM公司有他們自己的技術IOVirt和 VMDQ。虛擬機設備排序技術VMDQ能對數據進行管理和按照優先級排序,這樣來自多重虛擬機的數據就不會同時通過同一個輸入/輸出端口。
英特爾的技術是Node Manager,能實現機架服務器能耗的智能化管理。英特爾公司與中國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合作,每個服務器能節省大約40瓦特。
最后公司計劃改進常規的控制制冷系統,他們在新墨西哥州的試驗已經取得成功,在那里英特爾發現利用外部的空氣溫度對數據中心進行制冷和使用空調制冷一樣有效。
英特爾公司強調說有了上述的努力就能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在一座容納5萬臺服務器的數據中心,改進主板變壓器實現10%的能耗提升就能每年節約600萬美元。使用節點管理器能為每臺服務器節約30瓦特,這樣每年又能節省800萬美元。通過并行軟件能提高10%的能效,這樣能節約2000萬美元,最后PUE改進 10%又能節約100萬美元。
![]()
![]()
相關新聞
本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