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令人矚目。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AI充滿了無限可能和潛力,未來還能怎樣推動各行各業的創新和發展?
11月23日,備受矚目的“天翼云·息壤杯”高校AI大賽北京區域賽在清華科技園拉開帷幕。本次大賽由中國電信攜手華為公司、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通信學會、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以及全球計算聯盟聯合主辦,眾多重量級機構、院士、權威專家全程參與,多方合力探索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啟動儀式共吸引來自北京各高校、科研院所的業界專家、參賽師生、企業代表約300人參會。
搭建AI平臺,培育AI人才
北京電信稱,希望通過此賽事平臺,深度促進產學研融合,發掘和培養高素質人工智能人才,豐富AI生態、突破AI技術和應用難點,激發技術創新活力,深化產學研合作,共同推動科技進步與產業升級。
據介紹,大賽面向AI領域知名院校、頭部實驗室/課題組的科研力量,特別聚焦于算子優化與大模型應用等前沿科研領域,鼓勵參賽者依托國產異構計算底座的強大支撐,力求開發出性能卓越、高度契合行業需求的AI應用。
在啟動儀式上,與會嘉賓們齊聚一堂,對中國電信舉辦高校AI大賽予以高度評價,并對AI時代背景下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依次分享發言。
作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北京中關村學院院長劉鐵巖對廣大參賽師生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和創新能力,積極投身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和發展事業,實現AI技術的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
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淀區副區長唐超介紹,資源所在也是責任所在,期望與各界一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策源地和產業高地。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基礎設施處處長劉冰表示,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人才是關鍵,希望高校師生積極參與到賽事中來,為國產化的人工智能技術生態注入新活力。
中國電信集團科技創新部總經理王桂榮提到,中國電信將科技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重點圍繞網絡技術、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量子安全四大核心方向展開深入研究和戰略布局,并取得突破,希望通過本次賽事培育面向未來的AI生產力,為建設科技強國和數字中國貢獻國民的力量。
值得提及的是,為了讓廣大學子明白人工智能國產化之路的戰略意義,啟動儀式還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胡事民進行專題分享,胡院士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框架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我們希望參賽學生用自己國產的算力、架構做一些殺手級的應用振奮人心。”
一場AI變革,早已悄然發生
數據顯示,北京人工智能領域核心技術人才超4萬人,占全國的60%;在專利授權數量全球排名前100的機構中,北京總部機構30家;我國已有24家企業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其中10家企業總部在北京。
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人工智能發展高地的稱號,首都當之無愧。AI,已經成為驅動數字首都持續更新迭代的重要力量。
如何搶抓“AI+”發展機遇?北京電信早已在AI和智算領域深入布局。在京津冀地區建立了全國“萬卡算力池”,能夠支持千億參數大模型實現高性能的分布式訓練,為AI研究和開發提供了強大支撐。同時布局“一環一縱”全光運力網絡,推進運力網絡全面升級,高效支撐超算、AI大模型等落地。
當前,AI正與千行百業深度融合,有力賦能生產、生活,新場景、新業態悄然而生。北京電信以AI融入行業生產實際,打造了博物館智能語音客服、空天地一體化防汛平臺、5G全連接工廠、自動駕駛等多個行業應用場景,刷新著首都的智慧氣象。
為夢想添翼,讓AI發光。隨著“天翼云·息壤杯”高校AI大賽北京區域賽的高燃啟動,北京電信將秉持初心,發揮北京地區高校和產業優勢,持續培育面向AI產業未來的新質生產力,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繁榮發展,為建設科技強國、數字中國貢獻國云智慧與力量,為人民群眾的未來生活創造更多可能。
